江苏武进不锈“骗贷”疑云 与影子公司联手编造购销合同
5月30日,江苏拟上市公司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进不锈”)发布预披露文件(申报稿),公司拟登陆上交所主板,本次拟发行5050万股,4个募投项目预计资金需求达到8.48亿元。
资料显示,武进不锈主营业务为不锈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的生产和销售,受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冲击,武进不锈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水平,财务压力较大。
为了缓解持续的资金紧张,武进不锈的银行贷款居高不下,近3年短期借款余额分别达到6.6亿、6.1亿和5.9亿元。然而预披露文件还显示,为了获取贷款,武进不锈曾经利用关联公司以虚假购销合同骗取银行贷款将近10个亿,虽然为了上市,公司承诺不再违规,但是也就此揭开了银行与企业之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资金压力巨大
武进不锈在不锈钢管行业内颇有名气,本报记者在多个行业统计数据排行中发现,武进不锈的产量均位居前列,其市场份额与久立特材(002318)等少数企业位居第一阵营。卓创资讯不锈钢行业分析师王晓涛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整个钢铁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剧烈,不锈钢管子行业也普遍出现了业绩增长困境,资金压力十分突出。
武进不锈申报稿显示,公司2011年-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3亿、14.3亿和16.4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1亿、1.2亿和1.8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不锈钢无缝管和不锈钢焊管的销售,两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9%左右,其中无缝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
公司在申报稿中称,随着原材料圆钢及板材价格的下降,无缝管和焊管的平均单价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毛利率2011年至2013年以来却不降反升,分别为18%、19.56%和24.21%。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公司高端产品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人工成本及制造费用均较为稳定。
从应收和净利润两项看,公司算是保持了稳定增长,但是再综合其他数据就能发现其业绩质量存在不少隐患。
首先是偿债压力巨大。申报稿显示,武进不锈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2011年-2013年分别达到66.52%、54.89%和46.23%,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则是近3年公司加快扩张,导致短期借款大幅增长,截至2013年末余额仍有5.9亿元,占其负债总额比例高达75%。
“钢铁行业属于过剩行业,是银行限贷的重点,就算放贷也都是短期,长期贷款很难拿到。”工商银行一位信贷部门人士告诉记者。
而在光鲜的净利润外表下,武进不锈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却是高得让人咋舌。
申报稿显示,2011年至2013年以来公司应收账款分别达到3.5亿、3.7亿、3.4亿元,存货分别为5.7亿、5.5亿、5.7亿元,分别占到同期流动资产总额的79%、86%、76%,而其货币资金最高时也不到1.5亿元。
“应收款和存货也是流动资产,但只是理论上,不是都能立即变现,特别是钢铁行业,很多企业就是因为存货和应收款无法变现把资金链拖断。”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而沉重的负债也让不少钢企的业务进入恶性循环。“像不锈钢这类行业,不扩张是不行的,必须要提高产能,才能摊低运营成本,必须提高存货才能拿到抵押贷款,现在很多企业开始以销定产,但实际上难以完全做到。”王晓涛表示。
事实上,申报稿显示,武进不锈2013年存货周转率仅有2.21,而其他5家竞争企业的平均值为3.7;武进不锈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64,其他5家竞争企业的平均值为3.7。这意味着公司回款速度和产销率均低于行业水平,而在钢制品价格持续走低行情中,如此多的存货无疑让投资者捏一把汗。
关联公司骗贷10亿
在资金压力下,武进不锈不得不想奇招解决资金问题。
申报稿显示,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期间,武进不锈通过与关联公司常州吉百利贸易有限公司的采购合同分别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江南银行累计贷款9.9亿元,而实际上,这些采购合同在签订后未实际履行,吉百利在取得银行付款后即将该款项立即还给了武进不锈。
而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这种行为是不合规的。
对此行为,公司表示,该部分银行贷款均用于公司主营业务,未用于资金拆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房地产投入或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公司的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经办人员均未从中获得任何方式的收益,并知悉全部情况,亦未因此而使公司利益遭受任何形式的损害。
“实际上这就是用虚假购销合同,套取银行贷款,严格来说属于骗贷行为。”浙江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董文辉博士认为,“如果公司没有归还贷款,或者将贷款高息放给其他企业或个人无法归还,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就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如果不构成犯罪,但起码说明企业诚信有问题,一般一旦查实就很难再获得贷款。”
而公司在申报稿中表示,上述贷款已按贷款合同约定如期偿还并支付利息,并未损害银行的利益。事实上,为了扫除这件事给公司带来的上市障碍,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和相关贷款行都对武进不锈开了绿灯。
人民银行武进支行出具的《关于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金贷款相关问题的意见》中认为,“武进不锈的上述行为未实际侵犯金融机构权益,未危害金融安全,也未对金融稳定和金融支付结算秩序产生重大影响,我支行未对武进不锈进行任何形式的处罚,今后亦不予以追究。”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与江南银行均出具《确认函》,认为:“我行对武进不锈的不规范贷款行为不予追究,履行期限尚未届满的各项贷款合同继续有效,我行不予要求提前还款,且不予收取罚息或采取其他任何惩罚性法律措施。”
不过浙江浙经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银行贷款所用的购销合同都是虚假的,有的的确出现挪作他用或者无法归还的情况,特别是今年钢贸行业出现这种情况最多。”
而上述接受记者采访的工行信贷部门人士也坦承,这实际上是不少银行和企业信贷的潜规则,“比如A企业资质不够贷不到款,就会通过具有资质的B企业来贷款,然后给A企业使用,B就属于‘影子公司’,吉百利其实也属于‘影子公司’,现在很多坏账都是这种行为引起的。”